记者从“信用天津”了解到,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监测周期内,区域综合信用指数较好的分别是:天津滨海新区、武清区、河西区、西青区、红桥区。区域信用状况监测主要围绕: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、信用监管、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、信用环境、工作落实等五个方面。
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武清区、西青区、滨海新区、东丽区、红桥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落实情况较好,红桥区、河西区、宝坻区归集共享信用信息较多,河北区、南开区归集五类行政管理类信息和“双公示”信息及时、完整、合规率高。
信用监管方面,滨海新区、津南区信用承诺信息应用领域较广,东丽区、武清区归集合同履约信息较多,武清区、静海区、东丽区、西青区、蓟州区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工作。
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,西青区、武清区、河西区积极推动信用融资服务中小微企业,武清区、津南区、滨海新区、红桥区大力推广市民“海河分”信用惠民应用场景。
信用环境方面,北辰区、静海区、津南区守信企业较多,河西区、北辰区、南开区、红桥区在严重失信企业治理中取得较好成效。
工作落实方面,滨海新区、西青区、武清区、东丽区积极推动国家和本市部署的相关工作落实。